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陕西科技报】整版:西安交大“发现号”无人驾驶车“行路自如”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17-12-08 08:36   点击:

12月5日下午,在西安交通大学四大发明广场,一辆蓝白相间的小轿车在冬日暖阳下,自如地前行、变道、加速、减速,以及掉头、停车,甚至提前避让行人、驶过的自行车等。如果不仔细观察,谁能认为这是一辆无人驾驶车呢!

原来,这就是西安交大郑南宁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智能车“发现号”,刚刚(11月24日-26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2017年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上获得冠军。

“发现号”在2017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上夺冠

“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重大研究计划,自200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成为体现我国无人驾驶智能车辆最高发展水平的比赛,而且也是现阶段国内外唯一的无人驾驶车辆赛事。

今年是第九届,参赛队伍最多,共有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29支车队报名参加。西安交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研制开发的“发现号”和“夸父一号”无人驾驶智能车参加比赛。“发现号”在城乡道路测试、高架快速道路测试两个单项中均获第一名,综合排名第一,荣获一等奖;“夸父一号”在高架快速道路测试的真实交通流状态下,汇入车流和动态超车表现高超,赢得广泛好评,获第四名。

12月5日,郑南宁院士在西安交大举行的无人驾驶智能车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今年比赛内容,在考察避让障碍能力方面增加了车流量,主要考察无人驾驶车辆在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前提下的交通场景识别能力,以及城市道路、乡村道路、高速公路等不同真实综合道路环境的适应性、行驶机动性能。”

对于“发现号”和“夸父一号”在这次挑战赛上的表现,郑院士评价说:“发现号”在城乡道路行驶时表现出很强的避让障碍能力,仅在出隧道转弯时碰上了路牙;“夸父一号”参加高架快速道路行驶比赛时,有驾校司机开车制造真实车流状态,可准确识别并做出变道、超车等反应。

从专业角度解读,“发现号”和“夸父一号”,搭载了可见光、激光、毫米波、惯性导航等多种传感器,采用不同技术路线完成自主感知、智能决策与规划、运动控制等功能,集成验证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在认知计算、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定位与导航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从2000年起西安交大就开始研发无人驾驶车

“未来,无人驾驶车将会改变一个城市的面貌,这是一个新型的系统化产业。”郑南宁院士在介绍西安交大无人驾驶车的研究现状时说。

实际上,西安交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在郑南宁院士的带领下,自2000年起就开始了对无人驾驶车的研发,开始对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为基础的多传感智能辅助驾驶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智能汽车的系统结构、道路环境感知、面向智能汽车的多传感融合技术,以及多传感交互智能驾驶验证平台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2014年研究所荣获IEEE智能交通系统杰出团队奖,为目前国内唯一获奖团队。

据了解,该奖2005年设立,旨在表彰智能交通系统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研究团队,世界上曾荣获此奖的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和Google的无人车团队等。

在行人不太多的情况下,西安交大无人驾驶车在规定车道线行驶,时速10-15公里左右,这在多年前就已实现。“2005年,我们研发的思源1号就可以在校园里面跑了。当时我们认为它就可以上路了,实际上驶出校门,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回忆12年前的计划,郑院士感慨地说,“我们当时制定了一个‘新丝绸之路挑战’计划,选择从西安行驶到敦煌。目的:一是在实际的交通场景中验证我们的系统,二是为研究工作采集更多的真实交通环境的数据,总距离1700多公里。但是出了校门以后,大多数时间需要人工干预,是人在开,只是在沙漠的道路上,几乎没有来往的车辆和行人,交通场景相当简单,这个无人车才能平稳缓慢地行驶。”

全自动无人驾驶车何时走进寻常百姓家

近日,“2018年无人驾驶车就会量产”的新闻成了网络热点话题。无人驾驶车真的很快会走进寻常百姓家吗?

对此,郑南宁指出,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仍是世界性难题,在复杂的路况上完成全自动驾驶,目前面临五大挑战:一是感知周围环境,天气、照明等都会对感应产生影响;二是预行为理解,如跟车距离的把握还无法实现;三是意外遭遇,如遇交通管制,无人车不能识别交警的手势;四是人车交互,无人车和车主还无法达到舒适、愉悦地交流;五是网络安全,无人车要使用智能化交通系统,接入互联网势必带来网络安全问题。

目前西安交大无人车应用的领域,主要有明确起点终点的快速公交,小区、校园内的无人送货车。郑院士说,现在若有关政府管理方面允许的话,城市洒水车、垃圾车等在夜间工作也可实现。但无人驾驶技术要达到成熟应用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无人车还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路况,毕竟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郑南宁认为,一般的人工智能系统如搜索、翻译等可以允许犯错,但无人驾驶系统与生命相关,不允许犯错。从目前交通状况和技术水平来看,无人驾驶技术要得到大规模普及,有待于在低成本、高性能的传感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还需要提升无人驾驶的计算能力,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完善无人驾驶在复杂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中的安全性能。

在郑南宁院士的带领下,西安交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始终坚持初心,从无人驾驶车的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突破,正在不断地努力创新向前进!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主页建议意见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