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陕西日报】徐宗本:从“砍柴娃”到数学家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17-12-27 16:44   点击:

徐宗本:从“砍柴娃”到数学家

“只要有坚定的毅力,知道远方的彼岸是什么,就一定有能力到达。” ——徐宗本

“这是我童年时期唯一的一张照片,那时我是一个砍柴娃……”

冬日的一个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报告会在西北大学附属中学报告厅举行。这是一个“砍柴娃”成长为数学家的故事——

执着与坚持

一个山沟沟里的砍柴娃,如何成为一名数学家?

执着与坚持是徐宗本分享给学生们的“心得”。正是凭借执着与坚持,他不断攀登着数学王国的科学高峰。

1955年,徐宗本出生在秦岭深处柞水县凤凰镇三里峡,成为家里的第五个孩子。在家庭遭遇了一系列变故之后,为了照顾体弱的母亲,年幼的他和姐姐承担起了繁重的劳动,打猪草、背红薯、上山砍柴、挣工分样样不落。

“什么是坚持?”徐宗本说:“就是背红薯时摔得满身是伤,也要咬牙忍痛将散落的红薯一一拾起,继续背回家。”生活教会了他承担和坚韧,这些经历时刻启迪和鞭策着他勇于面对任何困难与失败。

1973年,徐宗本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数学。1976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交通大学任教。1978年,徐宗本参加了我国第一批研究生考试,报考“数学王子”陈景润的研究生,结果未能如愿。

这次挫折反而令他对数学研究更加坚定。他深刻认识到,搞研究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尤其是数学这门基础学科,如果没有良好的理科基础很难出成果。为此,他给自己定了五项“铁律”:第一,坚忍不拔地学习、研究;第二,与学习无关的事一律不想;第三,坚持锻炼身体,保持旺盛精力;第四,调节营养,活跃生活;第五,注意思想修养,永远不骄傲。

这五项“铁律”,他一坚持就是几十年。徐宗本像“苦行僧”一样开始了在数学领域的探索之旅。一路播种,一路收获……

1987年,获取西安交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2008年,荣获中国应用数学的最高奖——苏步青应用数学奖。

2010年,应邀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特邀报告,成为继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冯康、张恭庆、马志明、田刚、陈志明之后,我国第9位被邀请的大陆数学家。

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科学应用领域院士。

……

开启将纯数学变成数学技术的“旅程”

2011年深冬,在西安交通大学执教35年的徐宗本,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两大“盛事”:成功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西安交通大学理科的首位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成立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学科迎来跨越式发展机遇。

比起当选院士,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成立更让徐宗本欣喜,因为这意味着数学学科将在西安交通大学这样一所具有传统工科优势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得到优先发展和重点建设。至此,他开启了将纯数学变成数学技术的“旅程”。

1987年,徐宗本长达200多页的博士论文《单调映像方程解的近似和结构可解性理论》以严密的推理、独特的创意、精妙的算法引起轰动,被认为无论在思想方法,还是理论构架上,都超越了当时国内外同行的同类工作。这些理论研究基础为他后来在相关数学理论、机器学习领域厚积薄发,并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夯实了基础。

基于对基础数学的深入研究和敏锐感悟,徐宗本发现并证明了机器学习的“徐-罗奇定理”,解决了神经网络与模拟演化计算中的一些困难问题。“徐-罗奇定理”被持续广泛应用于数学分析、机器学习、逼近论和控制论等,成为在非欧框架下机器学习研究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

与此同时,徐宗本还在相关数学理论、机器学习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他提出的稀疏信息处理的L(1/2)正则化理论,为稀疏微波成像新体制提供了重要基础,被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采用,在军事侦测、地球遥感等国家重大需求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11月,科技部启动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发展规划,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徐宗本成为战略咨询委员会首批专家,他的数学技术将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支撑。

言传身教带团队

徐宗本做学问有自己的“性格”,带领团队也有自己的“方式”。他以“立志、方向、素质、卓越”来鼓励研究团队和学生如何坚持走向成功。

在他看来,团队就是一个相互依赖的责任团体。一个团队带头人,首先要认识到团队“互补性、协同性、监督性”的价值。作为团队带头人,他时刻关注团队每个人的发展。“山上有狼,上山砍柴如果不结伴,不仅砍不到柴,还会有生命危险。干事,一定要团结起来才行。”徐宗本比喻道。他认为,带领一支团队一定要有共同的目标,要用事业凝聚人,让团队的每个成员理解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在徐宗本团队工作和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团队不仅有着严明的纪律,被认为是一个“能容忍愚钝、决不能容忍懒惰”的团队。徐宗本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他通过修改论文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治学态度:坚持职业道德,绝不为任何学生“放水”。据介绍,学生交来的论文,无论再忙他都反复认真修改,一篇论文少则修改五六遍,多则三十几遍。

同时,这位从秦岭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数学家,满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及秦岭家乡的养育之情。他用自己的20万元院士奖励和个人积蓄,在家乡中学设立“奖学金”,希望能有更多“山里娃”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原文刊载于陕西日报12月26日3版

报道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71226/html/page_02_content_001.ht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主页建议意见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