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云南日报】西安交通大学对口支援帮扶施甸县纪实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18-01-11 14:27   点击:

 

用心帮扶 情暖大山

——西安交通大学对口支援帮扶施甸县纪实

 

西安交大一附院消化内科教授宋政军(左二)现场指导当地医院医生(左图)

“交大班”师生间交流(右图)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滇西集中连片地区帮扶工作,西安交通大学首批承担了云南省施甸县、陇川县的定点扶贫工作。5年来,西安交大聚集资源、靶向施策,利用自身优势,坚持“扶贫先扶智”的原则,在干部培训、教育帮扶、医疗服务、文化互动等方面精准发力,有效促进了施甸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扶贫先扶智,引来教育优质“外援”

即将结束的这个学期,对于施甸县第三完全中学七年级233班、234班的同学们来说意义不一般。迈入初一“交大班”的这半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帮助下,他们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收获满满。

“‘交大班’是我们在广泛调研、听取意见,总结以往帮扶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上进行的一个新探索。”西安交通大学派驻施甸的挂职副县长杨峰介绍,将支教团的同学集中在一所学校的一、二个班,充分发挥团队的协作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交大同学们的潜能和个人能力,助力当地教育水平的提升。

“‘交大班’的班主任由支教团成员担任,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和生物等主要课程也全部由支教团成员负责。”既是挂职副县长又是“交大班”名誉班主任的杨锋解释道,名誉班主任分担一些协调、沟通工作。以支教团同学们为主体,分别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其他同学根据个人特长爱好分科带课即“1+2+4”模式。“我们的目标就是在孩子们3年的黄金学习阶段,全方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

“经过近一学期的学习,这些孩子上课与老师的互动明显增多,课堂上能积极大胆提问并与老师互动,课后能积极跟老师交流请教。”支教团队员、233班班主任杨瑞颇为感慨。

“从最初难以完成自我介绍到现在能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积极发挥特长展现自己,同学们的自信心明显增强。”支教团队员、234班班主任田晨晔高兴地说:“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学生,也是我们的弟弟妹妹,我们要用我们的所学知识带他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在对口帮扶施甸县的工作中,西安交大精准帮扶,分类施策,更注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年来,西安交大充分发挥西部高等教育排头兵的资源优势,有的放矢地深度帮扶施甸,成为施甸教育的优质“外援”。先后安排有关专家教授20批次50余人到施甸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经验交流讲座和上示范课等培训活动,接受培训师生达5000多人次;安排7批92人次进行公益支教、文化交流和社会调研等方面的社会实践……

“教育基础薄弱是施甸的一大民生短板。针对这一系统性难题,西安交大在五年持续不断的对口支援帮扶中不只满足于显绩,也更加注重潜绩。”施甸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合作帮扶,我们先后组织校园长、骨干教师到西安交大及交大附中、附小、幼儿园培训57人次,有效提升了全县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补齐了教育人才短板。”

“培养一名学生,就能脱贫一个家庭。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全力全策搞好教育,发挥学校应有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杨锋信心满满。

“输血”变“造血”,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下午6时,天色已暗。在施甸县姚关镇中心卫生院,西安交大一附院血液内科教授陈丽梅仍在一边仔细地对病人进行诊疗,一边认真地为当地医护人员现场指导。

一站接着一站、一天紧接着一天,专家们服务患者的热情、执着专业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当地医护人员。他们纷纷感慨:“不愧是大牌医院的专家,不但敬业严谨,技术一流,而且理念先进,谦虚亲和。”

“以血液科为主,每年西安交大一、二附院的专家们分期分批到县医院开展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诊等活动。他们不仅手把手开展内、外科业务帮扶带教,还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医学临床‘三基三严’专业培训,大大提高了我们县的医疗水平。”施甸县卫生局副局长黄其颜说。

地处怒江东岸山区的施甸,因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文化较为落后,医疗条件较弱,医务工作者的缺乏给当地的医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5年来,西安交大与施甸县用真心、真情和真做帮扶施甸卫生事业发展,积极建立健全“帮扶合作”长效机制,把“输血”变为“造血”,把“输氧”变为“制氧”,以更加务实的形式,切实提高受援医院的服务能力、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效缓解贫困山区、民族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在施甸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已将近下班时间,邓霞医生的门诊病人还在排队等待。去年,邓霞前往西安交大附属医院进修了半年,带回来大医院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先进经验。她回到施甸后,致力于提升科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受到了病人们的好评。

“半年的进修让我不但开拓了视野,在专业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医院和专家们的帮助下,我们科室进一步加强了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了以前没有能力开展的宫腔镜手术类的业务。”邓霞述说着自己的收获。

在西安交大一、二附院医疗团队的帮助下,施甸县人民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健全。

“过去我们医院因技术力量薄弱,好多小手术都无法开展,只能让患者到市里或省城去治疗。”施甸县人民医院院长徐绍俊说,“在西安交大医院的对口帮扶带动下,我们医生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医院的妇产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骨伤康复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专业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院管理等得到切实的提升和发展。”

一系列的医疗技术援助服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规范了当地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极大方便了当地群众就医。

据统计,西安交大先后安排40多名专家亲临施甸,通过实地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诊、专题讲座等形式,示例检查病人60余例,现场点评并提出规范有效的诊疗方案,全方位培训辅导施甸县医疗技术工作人员1000余名。并先后组织68名骨干医师到西安交大附属医院进修业务培训,精心指导医务人员不断提升素质。

此外,西安交大还专门组织专家团队对施甸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二甲评审前的规范培训和指导,为两所医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审提供坚强保障。

莽莽大山,涓涓汨流;滴滴汗水,殷殷真情。

虽然西安与施甸远隔千里,但从结对帮扶之日起,交大人的心就与当地人紧紧贴在一起,携手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奔跑。

注:本文原载于《云南日报》2018年1月11日第12版,文章链接为http://yndaily.yunnan.cn/html/2018-01/11/content_1197940.htm?div=-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主页建议意见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