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教育报整版】教师工作战线学习“西迁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18-01-31 10:39   点击:

做好“西迁精神”的新传人

西安交通大学 王小力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在举国上下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中,西安交通大学收到了迎接新年的第一份最珍贵的礼物: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15位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这既是对以交大西迁老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为党的教育和科技事业奋斗奉献的高度肯定,更为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20世纪50年代,素有“东方MIT”之称的交通大学,贯彻党中央的决定,由杰出教育家彭康所率领,从繁华的大上海迁至古城西安,在大西北黄土地上扎下根来,以承担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这是党中央调整工业建设、文化发展及高等学校布局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62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西迁人用行动再次证明,党中央关于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重大决定是正确的,交通大学的举校西迁是成功的!2005年,经校党委常委会审议批准,将“西迁精神”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16个字。这已然成为我们交大人的精神血脉,奠定了西安交通大学永远不变的气质底色。

新时代新作为要有强大精神支撑。西迁精神不仅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新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爱国奋斗、无怨无悔高尚情操的光辉写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传承好“西迁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做好“西迁精神”的新传人,奋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交大力量。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凝聚思想共识。要全面准确、持续深入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激励引导全体师生员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关怀和深切期望。

二是强化立德树人,巩固思想阵地。通过深入挖掘并弘扬新时代“西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

三是统筹文化建设,突出育人功能。要将文化传承与学科建设相结合,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好“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

四是加快建设“双一流”,实现“西迁精神”新目标。全力探索大学建设新形态、塑造育人新架构、筑成科教新高地、创造合作新模式、形成学科新格局。

“西迁精神”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西安交通大学 管晓宏

西迁老一辈们胸怀大局,以国家的利益为重,继交通大学在上海黄浦江边建立,完成第一次创业,他们西迁至西安完成了第二次创业。“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所在的系统工程研究所,老领导和老教师大部分都是西迁来的。胡保生、万百五等老教授们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对我影响很深。从他们的身上我真正看到了什么是胸怀大局,什么是“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目前,在校党委领导下,中国西部创新港的建设进入最关键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对创新港的建设和我校“双一流”建设是极大的鼓励。全体师生要在总书记批示的激励下,紧紧抓住学校发展的历史机遇,推动一流学科建设上台阶、登顶峰,早日建成“双一流”。

中国西部创新港的建设是交大进行的“第二次西迁、第三次创业”,西安交大终于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发展机遇。身处这样的伟大时代,有幸见证西安交大第三次创业的伟大征程,每位交大人都不是旁观者,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扬“西迁精神”和交大优良传统,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与60年前不一样了,“双一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学科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学科方向、学科团队及人才培养体系,从世界一流学科的特点及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特殊性出发,强调了科研条件、人才培养及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既要面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重大需求,又要建设世界一流学术水平的“两手抓”的现实问题。交大曾经有办世界一流大学雄心,培养过对中国近代史具有重大影响的人才,我们这一代必须重塑起交大的辉煌!

在新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不但要有大师,也要有大楼。有了大楼,才会出更多的大师。我们在进行第二次西迁,虽然这次西迁的距离不及上次远,但是这次我们面临着更大的困难。1956年的西迁,前辈们主要克服是恢复办学的困难和生活上的困难,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创新问题。中国西部创新港需要在新的起点上,完成一个创新式的跨越发展,不是简单把东西搬过去。我们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最后要通过西部创新港的内涵建设把它完成。这个挑战是巨大的,我们要发扬西迁精神,踏踏实实地去做,快马加鞭地去做。

矢志不渝地践行“西迁精神”

浙江大学 汪自强

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工作的教师,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15位老教授来信所作出的重要指示,感到无比温暖、充满力量,体会到了西安交大老一辈师生胸怀祖国、艰苦创业的高尚情怀,体会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好男儿志在四方、为国奉献的精神。

1956年,交通大学师生员工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上海迁往西安。62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定位和目标,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为建设西部、发展西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感到交大西迁以来形成的、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西迁精神,是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是一名农业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农技推广工作者,还是一名以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者。2003年,当时的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推行了科技特派员制度,至今在全省已派出了15000人次的科技特派员,服务浙江省的欠发达地区和欠发达乡镇。2003年,我作为中组部的博士服务团成员,服务宁夏(西部)一年,2004年回校后,2005年作为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员,赴浙江省最偏远的欠发达乡镇服务三农。

13年来,每年有80至100天的时间在基层乡镇,每次行程来回1000多公里,13年中跑了20多万公里,车子两次出了状况。13年来,主动对接,领域创新,脚踏实地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为当地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29个,除了科技特派员本身的项目经费外,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多项省、市农业成果转化和推广项目,落实到泰顺县的项目经费达260多万元,帮助当地农民增收10倍。在服务山区农民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当地农民的认可,2013年,我获得了泰顺县的首届杰出人才奖,2016年,获得了最美泰顺人、感动温州十大人物、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等称号,2016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教师,要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来信所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教师的情怀和担当,继续做好农业教育与农业科技推广,继续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感恩之心,为山区的农民服务,为欠发达的乡镇发展服务,为乡村振兴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矢志不渝地践行西迁精神,为国家富强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传承“西迁精神”做合格的高校教师

吉林大学 刘财

学习“西迁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传承和发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把国家的需要,当成自己的责任,当成年轻人的责任,先大家后小家。

“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西安交大人以实际行动铸就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西迁精神。他们几乎以一己之力,撬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改变了西部没有相应规模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面貌;他们又在后续的岁月里,引领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蓬勃发展。如今西安交大已经发展为我国西部高校的明珠和领头羊,对我国西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胸怀大局是一种意识,对学校来说,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豪,开拓性与大局观;对个人来说,是养成自己的责任、担当,是投身家国、服务时代。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我们团队获得了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吉林省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团队、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等称号;通过各种立项申请,获得了一个多亿的科研经费支持。黄大年老师主持的航空重力梯度仪的研制项目在前期研制的基础上,如今在李桐林教授的主持下得到继续支持,团队实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黄大年不可复制,但黄大年精神得以传承。我们组织了以刘财、孙友宏和林君为负责人的团队,根据黄大年的研究特长和工作内容进行了分解和整合:刘财负责方法技术、孙友宏负责钻探装备、林君负责仪器,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2018年由这三人牵头申报了国家科技创新团队奖,期待着有一个好的结果。

这一年里,黄大年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吉林大学从未停止他未竟的事业。吉林大学两个团队入选了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评选;为继承黄大年同志的遗志和精神,为传承好黄大年精神,创立了黄大年基金、黄大年实验室、黄大年班,成立了“黄大年”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中心。

我们弘扬传承“西迁精神”和黄大年精神,也要不断丰富其新时代的新内涵,要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将个人理想追求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紧密结合;西迁精神和黄大年精神鼓舞着当代知识分子自强不息、奋勇前行。

西迁是大学之道的呈现

北京大学 沙宗平

石河子大学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最高学府,现由教育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高校。因为1992年以来我一直在北京大学从事宗教学专业(伊斯兰教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于中国穆斯林主要居住地区的西北和新疆的历史文化与现状,非常有兴趣。因此,当北大校办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同志与我联系去石河子大学支教事宜时,我当即表示同意。

我曾三次前往石河子大学“支教”,根据相关规定和新疆的实际,每次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平时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和工作量。此外,北京大学根据石河子大学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每年都要在全校遴选富有教学和管理经验的中层干部、院系领导和相关学科的著名专家教授分批次、多形式地前往石河子大学支教、挂职,同时接收石河子大学的中层管理干部和教学骨干教师前来北京大学“挂职”和进修访问。

2017年11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卢烈英等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信中说,“听党指挥跟党走,几代交大人砥砺奋斗的精神内涵,就是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西安交大西迁老同志们表示敬意和祝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2017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说:“2017年,我又收到很多群众来信,其中有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的乡亲们,有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有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也有南开大学新入伍的大学生,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交通大学西迁西安这一历史行为本身的精神意义何在?西迁精神与交通大学作为一所大学本身的内在关系为何?简言之,西迁行为本身就是大学之道得以呈现于公众和社会面前的一个生动感人的案例:大学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大学既要专注于追求高深学问,探索未知世界,也要服务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之需要,推动文明互鉴、文化理解之历史进程。

积极开拓弘扬“西迁精神”的路径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管杰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弘扬“西迁精神”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

首先,弘扬“西迁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西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是两个时代不同的产物,但是内在是相通的,是紧密一致的,“西迁精神”反映了交大人响应国家决策的爱国情怀以及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相契合。所以,“西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弘扬“西迁精神”要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以“西迁精神”的传承为路径与载体,积极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西迁精神”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助推力。

其次,弘扬“西迁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在中华民族的价值谱系中,尊崇的是“兼济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儿女志在四方”。“西迁精神”体现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在弘扬“西迁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要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在历史、地理、政治等多课程领域,将“西迁精神”进行学科渗透或作为专题、主题进行学习。

第三,弘扬“西迁精神”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弘扬“西迁精神”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在落实办学理念、推动学校发展上下功夫,特别是要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更加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以弘扬“西迁精神”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以学校文化建设推进“西迁精神”的弘扬。

第四,弘扬“西迁精神”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从时代的要求出发,从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在党的领导关怀下,在优秀精神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奉献报国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

第五,弘扬“西迁精神”与学校党建工作相结合。新时代不仅需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教师,还需要教育理念先进、业务扎实、业绩突出的党员教师,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西迁精神”则为学校的党建工作提供了素材和载体,使学校党建工作有了有力的依托,所以,弘扬“西迁精神”要与学校党建工作紧密结合、互相推进。

“西迁精神”一定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发挥更大作用。

让“西迁精神”浸润我们内心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窦桂梅

“西迁精神”是教育战线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教育人的“传家宝”。它不仅是西安交大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全国广大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辉写照,更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先锋队”。交大人迅速响应国家号召西迁,义无反顾,满怀豪情就到了西安。这种祖国至上的精神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贵的精神资源。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们的价值选择。这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家国情怀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是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朴素表达,也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文化传承。

他们给我们的箴言是,永远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国家的大局下思考,在民族的大局下行动。

“西迁精神”是交大人的骄傲,它记录的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伟大建设史,中国高等教育顽强的拓荒史,是我们时代精神谱系中耀眼的一环。我们要让“西迁精神”浸润我们内心,推动我们内省,更要把带着前行者汗水的精神财富交给我们的孩子。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是一代代人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历史成就了她的品格。我们常说,历史是深沉的教育,历史是庄严的洗礼。在历史里,有稳定我们内心的力量。“西迁精神”也将成为我们和我们孩子内心的稳定器。在教育课程上,要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把传统和现代衔接,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将家国情怀的培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之中。潜移默化地将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根植于学生的心中,溶于血液,培育学生低头奋斗的智慧和抬头看天的情怀。

重温“西迁精神”,温故一段辉煌的奋斗史,那决绝的勇气,那建设者的汗水、那校园飞扬的歌声似乎触手可及。教师要真正甘于奉献,拥有教育情怀。60多年前,一大批教师“踏歌向西”,他们没有计较个人的得失,在他们看来,教育从不是追求钱和名利的事业,而是去影响人和培养人,这是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怀,而这又离不开对教师、对教育发自内心的爱、自我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对于我们这些躬身从事基础教育实践的教师来说,不仅应该从这些辉煌的历史里收获感动,更应该从中激起我们奋斗的勇气,把我们的汗水流在新时代建设的“工地”上。时代厚待我,我亦要厚爱时代。“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这是我们内心的律令,这是我们庄严的使命:我们要从那些前行者那里汲取更多的精神养料,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开启我们教育事业的新时代。

培养职校学生转化知识的能力

天津电子计算机职专 徐英杰

一封汇报书信,引出一段精神传承。60多年前,只因祖国的一声召唤,交大人迅速响应国家号召西迁,一群知识精英从大上海奔赴大西北,满怀豪情,义无反顾,从此扎根西部,开启一场伟大的教育拓荒,并形成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西迁精神”,它是广大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辉写照。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中感受到的就是“忠诚、担当、尽责”这六个字。他们思想上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祖国、忠诚于党,工作上遇事勇于担当、做事尽职尽责。我要认真向老一辈学习,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在我看来,职业教育就是一种规范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提升的是学生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很多教师认为“全国职教大赛”比的是技术,我却跟他们说,大赛比的是规范,比的是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很多学生走向社会后的不适应,就是因为规范的缺失,所以我经常跟学生说“上学多规范、上岗少遗憾”。

职业学校的学生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学生因为没考上普通高中,有严重的自卑心理;有的学生因为很少得到表扬和肯定,而缺乏自信;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性格孤僻。要想让这些学生成长为有用之才,教师必须要付出比一般学校教师更多的心血和智慧。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切实做到“有教无类”,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平等、尊重、信任和认可。有人说中职生是“朽木不可雕也”,我却认为只要你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要你用艺术家的智慧去精心雕琢,每个学生都有培养的潜质,都可以掌握一技之长,成为可以担当大用的人才!

“人无全才、人人成才”,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教育观。

走入社会的学生,并不缺乏知识,缺少的是转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切实做到“学以致用”,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我经常跟学生说,你们迟早要离开老师,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要学会利用网络不断地学习,汲取经验和灵感,才能不断创新。

作为教师,我们要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为职业教育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8年1月31日 4版)

文章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01/31/content_494120.htm?div=-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主页建议意见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