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西安日报】理解西迁精神本质内涵的三个维度
来源:西安日报   日期: 2018-11-28 08:44   点击:

历史犹如一条长河,流淌不断,形成社会发展的链条。历史既为现实提供借鉴的价值,也为砥砺人们奋进提供示范的价值。西迁就是这样一段宝贵的历史,西迁的故事已经远去,但西迁精神永不褪色。西迁精神的内涵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凝结成为一种气质,锻造着交大人自身的生命品质,并引领着社会的前进方向。

历史维度

世界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体系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气质和特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样也具有一定的性格与气质。西迁精神首先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凝结,根植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集中反映。

爱国是最强大的文化基因。交通大学校友陈容认为,南洋公学精神所荟萃之点,即爱国救民。最重要的民族精神就是爱国,这是流淌在交通大学血液中最强大的基因,这种基因被一代又一代的交大人传承。林宗虎院士在访谈中说“我们是在中国最弱的时候出生,大家都非常爱国,因为大家都有要复兴中国的愿望。”

为国担当、为国奉献是民族精神之魂。在中华民族的价值谱系中,向来尊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唐文治先生把“以明德为先,科学尚实”作为大学的使命和教育宗旨。他在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形成了交通大学鲜明的特色和为国储才的献身精神,指导了交通大学办学的信念和准则。陈大燮教授提出:“当我们有了知识后,不能把知识当‘包袱’,假如知识分子认为自己的知识完全是个人所有,不肯无条件地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讨价还价,就会变成一种包袱。”

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熔铸于内心。与交大西迁一同载入史册的是一群以国家民族为重,舍小家顾大家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代表着所在学科的荣誉,他们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已熔铸于交大人内心,代代传承。唐照千先生亲友在海外定居者甚多,20世纪80年代当他出国进行学术交流被问及今后的打算时,他说“在国内有我的事业,我们这一代在祖国长大,对祖国是有感情的,总希望自己的国家搞好。我们有能力走自己的道路,完全可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实践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每一个时代,如何对时代之卷进行作答,是检验一所大学社会贡献的最重要标准。西迁精神的实践维度意味着交通大学在不同的时代完美作答时代之卷,担当时代之使命。伴随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交通大学则经历了从草创、西迁到不断迅速发展的过程。一部交通大学的校史是中国新兴教育发展的缩影,折射出一个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

建校于民族危亡之际。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中国惨败。1895年,洋务派官员盛宣怀奏请清廷,以“自强储才”为宗旨,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学堂。1896年3月,又在上海创建南洋公学。北洋西学学堂和南洋公学的创设,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影响深远。

迁校于国家需要之时。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建设156个重点项目,陕西获得了24项,西安就有17项,是接受项目最多的城市,但西安高教力量薄弱。西迁是调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战略布局的成功范例;改变了西部乃至整个中国的高等教育格局;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的多学科性工业大学的面貌,带动了整个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国防工业建设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促进了西部工业现代化建设,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改变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

以西迁精神强校。无怨无悔的西迁人不仅用行动证明了“爱国就要奋斗,奋斗为了爱国”的伟大真理,而且用行动铸就了新时代交大人的精神风骨。1996年,西安交大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1999年,西安交大首批进入“985工程”第一层次建设的“2+7”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大学A类建设名单,8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深度融入国家建设发展。近年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吸引了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151多所高校参与。目前,又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描绘新的时代画卷。西迁以来西安交大的毕业生已近26万人,其中40%以上在西部奋斗,他们无愧为西迁精神的新传人。

理想维度

大学代表了一个国家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以先进的科技和超前的眼光,满足时代的要求,以开阔的视野和艰苦创业精神开创前人所没有的事业,这是需要勇气和担当的。西迁精神的理想维度,意味着以前瞻和超越现实的眼光开拓进取,以奋斗弘扬理想主义的精神。西安交通大学建设世界特色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既是为学校的理想而奋斗,也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引领时代发展的自觉意识。交大西迁在西北建成了一所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社会主义一流大学,为国家特别是西部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彭康为代表的交大人将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结合起来,以天下为己任,把朴素的文化传承上升到理想信念和科学理论的自觉指导之下,把知识分子学术上的前瞻性转变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引领。

从发展大局出发的担当意识。当人们强调交通大学从繁华的上海迁至西安时,更多关注的是交通大学的外部发展环境,却忘记了一所大学从外部获取资源和支持的最终目的是输出,输出知识、输出人才、输出一种精神和责任担当。西迁之际,钟兆琳先生说“如果从交大本身讲,从个人生活条件讲,或许留在上海有某种好处。但从国家考虑,应当迁到西安……大学教师是高层的知识分子,决不能失信于人,失信于西北人民”。作为国家行为,西迁也得到了最强有力的支持,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交大西迁中得到生动的体现。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副所长

原载于2018年11月26日西安日报11版

报道链接:http://epaper.xiancn.com/newxarb/html/2018-11/26/content_357551.htm?div=-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主页建议意见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