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科技日报】西安交大:在科技强国路上传承西迁精神
来源:   日期: 2022-04-01 10:21   点击:

把一所万余人的大学从繁华都会迁往关中大地,只需要党和国家的一声召唤。

这就是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西迁的故事,这就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大考察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时至今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坚守科技报国的初心、践行科技强国的使命,依然是西安交大人的信条。

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创新人才

“别看这个机器人样子‘蠢萌’,但它具有重摆偏心、飞轮增稳、刹车越障、水陆两栖等优势,能适应易燃易爆、腐蚀性气体、大量泥沙等复杂恶劣环境,就像一个刀枪不入的‘武林高手’。”2021年,在中央电视台《创业英雄汇》节目中,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宋纪元的“逸动智球——全地形球形机器人”项目成功获得550万元意向融资。宋纪元介绍,他们的球形机器人可应用于产业园区巡检、海上巡检、火灾探测、生态环境监测等场景。“球形机器人现在正在渭南一家天然气企业试点应用,执行管廊巡检任务,得到了不错的反馈。”宋纪元说。

“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深影响着宋纪元。“身为交大青年,我将自觉传承好‘西迁精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为中国自主创造出更多的强势科技产品贡献青春力量。”宋纪元无比坚定。

国家的使命就是交大的责任。近年来,西安交大坚持“四个面向”,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以需求为导向,在科技创新的实践中培养“高精尖缺”人才,打造国家未来的战略科技力量。

2021年4月,在西安交大建校125周年暨迁校65周年之际,学校启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创办现代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引领未来技术的创新领军人才和行业急需的工程科技人才。通过组建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前沿性、前瞻性的项目体系与课程体系,实施自主式、研讨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行弹性学制,革新评价体系,强化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能力,打造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新高地。

化科技报国之情为创新发展之力

前不久,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启动暨高峰会议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国内200余名储能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储能平台建设方案,共探储能前沿技术发展。

“能源革命事关世界未来可持续发展,更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破解能源技术创新难题,西安交大创办了全国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建设能源强国贡献交大智慧和交大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大教授何雅玲说。

多年来,西安交大聚焦国家战略需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引擎,创新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路径。

“未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科教一体。”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表示,学校传承“西迁精神”,坚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大科学装置、国家医学中心等国家级大科研平台为支撑,布局一批“从0到1”基础研究项目产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果,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学校联合共建40余家校企合作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为西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安交大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听党指挥跟党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基础更加扎实、融合更加深入、合作更加广泛,质量更高、成效更好、特色更强、贡献更大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勇担国家使命,共创交大荣誉。”西安交大校党委书记卢建军说。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时代。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西迁精神”经过岁月的洗涤沉淀,早已成为一代代交大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印记,把科技报国之情转化为创新发展之力,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

原文刊发于2022年4月1日《科技日报》5版

报道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04/01/content_533001.htm?div=-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主页建议意见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