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前,伴随着轰鸣的汽笛声,一群胸怀大局的知识分子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上海优越的生活条件,握着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几个大字的车票,义无反顾地奔向贫瘠艰苦的大西北,成为黄土地的开拓者、西部建设的先行者。直至今日,校园里西迁时种下的法国梧桐,经历60年的风吹雨打,已经从小树苗长成了一颗颗参天大树,这所双甲子名校,已经在西安这座古城矗立了60余年,在这块坚实厚重的黄土地上,绽放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走进新时代,西迁精神作为我党光辉思想体系中一颗耀眼明珠,激发起全国科技教育工作者掀起了学习践行西迁精神的新热潮,他们无不为交大老教授们老骥伏枥、壮志暮年仍然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作为交大人,我们更为交通大学的西迁壮举及不朽的文化遗产——西迁精神而自豪。走进新时代,西迁精神历久弥新,激励着交大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加快“双一流”建设,为西部发展、国家富强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继续教育作为学校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定标学校“双一流”建设,积极践行“一带 一路”教育发展战略,大力传承西迁精神。2016年7月,继续教育学院首次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IKCEST) 丝路工程科技发展专项培训,陆续开展了“大数据理论与实践创新应用”“医学科技前沿发展”“物联网理论与实践创新应用”等工程科技领域的不同方向专项培训。参观西迁纪念馆,为留学生们讲述交大故事,成为了每一期培训的重要内容,也自那时起,“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的西迁精神快速向全国、向世界传播。
2017年,IKCEST丝路培训基地正式落户西安交通大学,培养“丝路五通”所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为中国文化、教育、科技和企业在丝路国家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撑,促进丝路沿线各国企业在技术、产品和资源等方面的国际交流。郑庆华副校长曾对IKCEST丝路培训基地这样评价:这是一项伟大的工作,是实施中央“一带一路”战略和倡议的基础性工作,具有开创性、引领性。西安交大地处千年古都和丝绸之路起点,文化、教育、科技优势明显,我们把握机遇,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的新名片。IKCEST丝路工程科技发展专项培训,是一项开拓性、引领性的工作。经过不断改善和提升,我们汇集了专业的全英文授课教授团队,开发了十三个专题的培训项目,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医学前沿、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法律前沿、HSK考试培训等。2018年,我们通过与国家汉办及孔子学院、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泰国留学生总会等对接海外资源,与丝路国家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利用海内外教育资源,探索境外培训新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泰国、俄罗斯举办工程科技类培训,为新丝绸之路沿线及欧亚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工程科技类人才。为了扩大丝路培训基地的影响力,丝路工程科技发展专项培训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新疆大学、华侨大学、宁夏医科大学成功举办。截至目前,我们共培养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多名留学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好评。
前进有声,岁月无言,西迁精神是永恒的精神丰碑,西迁精神激励着交大人不懈奋斗,不断干出留下历史印记的新贡献。作为当代交大人,不仅仅是西迁精神的继承者与践行者,更是赋予西迁精神新内涵的创造者。2018年,我们再次与新疆大学联合举办丝路科技工程专项培训,由于工作需要,学院陈姝璇同志随同项目组被委派到新疆承担培训任务。“听党指挥,不畏艰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理想和信念的支撑下,还在哺乳期的她带着10个月大的婴儿,义无反顾地远赴新疆。由于对新疆环境的不适应和连日的奔波,陈姝璇同志患了急性肠胃病,加上正处于哺乳期,即便是上吐下泻,仍不敢吃药。但她牢记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历程,胸怀大局,在坎坷中历练,在苦难中成长,誓做风沙中的胡杨,把经手的每项工作都尽力做到最好。最终,新疆大学“丝路纵横”第二期国际学生专题培训圆满结束,陈姝璇同志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参加项目的学员及同事的高度评价。今日的交大,正是有一大批陈姝璇一样的普通交大人,以先辈前贤为榜样,立足平凡的岗位,胸怀大局,无私奉献,使西迁精神再度绽放新的光芒。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发展战略,我们的使命崇高而艰巨,人生因奋斗而精彩。继续教育学院号召所有教职工继续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西迁精神,争做西迁精神新传人,立足岗位,牢记使命,焚膏继晷,砥砺前行,让西迁精神存于心、践于行,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