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浦江畔的十里洋场,到黄土地上的寂寥古城,决绝开拓、艰苦创业。风云两甲子弦歌三世纪,1896年到2020年,西北有高楼,梧桐栖凤凰。向西,向远方,成为交大人不可泯灭的精神印记。聆听过去的故事,细嚼史书短短几行字,铭记少被提起的名字。8月初,测控暑期实践队以此为出发点,开始了自己关于彭康校长和西迁精神的调研,通过参观、研究、采访,问卷,形成任务传记等形式,在西迁历史中挖掘精神,在实践中树立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的使命与信念。
为了深刻了解交大西迁的时代环境、全过程以及在其背后所发生的故事,成员们利用学校图书馆、校史馆以及网上资源进行有关西迁精神和彭康校长生平的书籍、音频、视频资料的罗列整理,并在其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西迁精神出版工程系列图书和历史文献纪录片《向西向远方》进行了集中的阅读分享和观看。当一直被挂在嘴边的西迁精神,以声音、以画面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当西迁老教授们追忆着他们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而响应号召奔赴西北的往事时,队员们看到了老一代知识分子他们心中的追求与信念。团队成员罗金叶在分享时说到:“西迁老教授们在实际行动中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于老教授们来说,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他们的情怀;勇立潮头、甘于奉献是他们的品格。这激励着交大人、激励着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爱国奋斗、无怨无悔。”
结束了对于相关资料的前期研究,团队成员于8月15日集体来到交大西迁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从溯源、西迁、致远三个部分,体会交大西迁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交大两个甲子以来的辉煌成就。在历史资料和实物中再次感受交大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交大人打起背包就出发,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团队成员茹玮认为:“当年交大西迁是国家战略,意义重大。而交大人响应号召,勇于奉献,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所需,起到了时代背景下大学应该起到的作用。我们需要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8月20到8月22日,带着问题和思考,团队成员以不同角度对校内学生、老师和校外人士进行了采访。提到西迁精神在当下的意义时,王宏波教授这样说道:“当年从我们国家总体的发展战略出发,我们要把西部作为我们的一个战略支持要地,所以决定交大要西迁;而如今,我们的学生将近有四成都留在了西部,为西部建设而奋斗,这便是西迁精神在新时代下最好的体现。”团队成员还与参演了学校西迁主题原创话剧《追忆西迁年华——向西而歌》的张景博同学进行了交流,他说道:“我们话剧的主题是西迁,向西而歌。西迁精神无疑是贯穿在整部剧之中的。西迁精神感召我们跟国家的发展能始终保持平行的状态,跟国家命运同向同行。这样才会有包括西迁精神在内的一些精神内核的一个归属,我觉得我们这样的发展是更能符合于我们国家的一些发展的,也能为我们国家能提供更有效的动力。”在校外的访谈中,团队成员一方面将彭康生平和西迁精神传递给更多市民朋友,一方面从他们的讲述中感受交大西迁历史、体会交大西迁精神。
“轻以待己、重以报国。”为一事、尽一生……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交大西迁的史册上,成为西迁精神不可磨灭的注脚。而在新时代的今天,在大力弘扬西迁精神的今天,我们青年知识分子要心怀理想,心系家国,决不当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做善作善成的实干家,坚决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将命运融入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大潮洪流,在实践理想中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