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扬交大“西迁精神”作出重要指示。随后,他又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提到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并指出“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自此,西迁精神的旗帜迅速飘扬在三秦大地、五湖四海,它作为西安交大宝贵的精神财富、党领导下的广大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的精神写照,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抚今追昔,交通大学西迁是西安交通大学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留给西安交大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老一辈交大人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西迁精神就是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服从国家发展大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大局、西北建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就是不畏艰难、勇于担当、一往无前、艰苦创业的英雄主义精神;就是“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乐观主义精神。
西迁精神是交大人胸怀崇高理想信念,扎根西部、开拓创新、奉献报国的生动写照;是交大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勤奋踏实、无私奉献精神品质的集中展现;是指引交大人在新时代继续前行,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新业绩的精神灯塔。
人无精神不立,校无精神不强。西迁精神已经深深融入西安交大人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一代代交大人扎根西部、不懈奋斗,为民族中兴、为世界之光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天西安交大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西迁征程中走出来的,就是由西迁人艰苦创业奠定的,就是经过代代西安交大人接续奋斗得来的。
62年来,在党的领导和学校党委带领下,全体交大人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5万毕业生中40%以上留在西部奋斗,主动践行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家国情怀,用青春梦助力中国梦!学校始终坚持“三个面向”开展科学研究,在航空航天、能源动力、先进制造等领域产生了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获国家三大奖200余项,其中2017年以7项的历史最好成绩,居全国高校第二。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时代是不断进步的。实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交大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代西安交大人为之努力奋斗。面对兄弟高校“前甩后追”的严峻形势,实现“交大梦”任重道远,一切贪图安逸、丧失斗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裹足不前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一切不顾大局、极端利己的做法都是要摒弃的。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每个西安交大人都应该铭记62年前交大西迁史、62年来学校奋斗史。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西安交大再次迎来事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大力弘扬西迁精神,继续奋勇前进。
弘扬西迁精神,实现“交大梦”,必须倾力熔铸以“爱国、奋斗”为核心的一流大学文化。西迁精神启示我们:学校的事业只有根植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才能汲取源源不断地发展动力,也才能取得巨大成功。从繁华的大上海到艰苦的古西安,迁校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异乎寻常。那一代交大人秉持着“听党指挥跟党走,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的坚定政治信念,怀抱着“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的崇高家国情怀,扎根西部,拓荒奋斗,实现了黄土地上的伟大创业。今天,在美丽的渭河之滨,一座探索21世纪大学新模式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拔地而起,吹响了学校向西而歌、再次创业的号角。顺利完成创新港的搬迁启用还存在许多实实在在的困难,其中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阻力。要通过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推进“思想交大”建设,传承交大人热爱祖国、崇尚科学、注重实践的文化基因,筑牢每个交大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情怀,胸怀学校事业发展大局,摒弃极端个人主义、精致利己主义思想作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学校党委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上来。
弘扬西迁精神,实现“交大梦”,必须致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一流拔尖人才。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重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要把弘扬西迁精神与传承“延安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持续落实“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持续开展“走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研修营等活动,将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奋斗创业的精神品格教育融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全过程、全方位,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努力造就一大批爱国奋斗、追求卓越、又红又专、堪当大任的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人才。
弘扬西迁精神,实现“交大梦”,必须着力打造符合“四有”标准的一流师资队伍。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委教师工作部的作用,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在实施“领军学者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科学家工作室”等人才计划过程中,严把师德关;在评教、职称评审、业绩考核中,探索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在全校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范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把学校优良传统、办学理念、校训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中,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治学、以德施教,真正建设一支符合世界一流大学发展需要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士、有仁爱之心”的核心骨干教师队伍。
弘扬西迁精神,实现“交大梦”,必须全力建设以“三个面向”为导向的一流科研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当前,学校的科学研究还存在基础研究水平不够高,缺乏重大原创性成果,解决国家重大问题的能力不足,现有科研体制机制不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和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建设等问题,离世界一流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三个面向”,以“组建大团队、建设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为着力点,改革和完善科研体制机制,加强学科交叉、军民融合、资源共享,通过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创新创造性,变自行无序为统一有序,变单兵作战为团队攻坚,建设一批实力与特色兼具的国际一流基础研究平台、问题与需求引领的国际一流应用研究平台、效益与效率结合的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水平,增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的能力,提高服务国家重大决策的质量。
弘扬西迁精神,实现“交大梦”,必须努力做出满足党和人民需要的一流社会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个服务”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契机,改变封闭办大学的传统,实现校区、社区、园区一体化建设,探索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与社会融合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学新形态,为国家深化教育改革作出积极尝试和探索;通过在创新港进一步深化科学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的最后一公里,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谷”问题;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促发展,加强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提升服务行业、地区、国家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有梦想就会有力量。把全体交大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建设的美好校园,是我们共同传扬的“西迁精神”,是我们共同走过的创业之路,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交大梦”。
每一代交大人有每一代交大人的“西迁路”,每一代交大人都要走好自己的“西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交大人的“西迁路”就是要全力建好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抢占制高点,创造新辉煌,同圆“交大梦”。
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我们要在全校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落实到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西迁精神”,坚持爱国奋斗,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最终汇聚起加快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发出交大声音,作出交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