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总书记说说心里话 首页 > 西迁专栏 > 给总书记说说心里话 > 正文

【给总书记说说心里话】也应青史有诗篇

——从交大西迁看中国大学精神的培育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韩鹏杰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18-01-14 10:46   点击:

【编者按】学习总书记关于传扬西迁精神的重要指示和新年贺词精神,人文学院韩鹏杰教授心潮澎湃,以《也应青史有诗篇——从交大西迁看中国大学精神的培育》一文表述心声:“提到西安交大的精神,不仅要提西迁,更要浓笔重墨的说‘扎根’——扎根大西北六十年,海洋文化和西北华夏文明的交融,历练出一所国际性大学,熔铸出了一种开放、自强、超越的大学精神,这才是这所大学的真正价值。”“爱这所大学,就是爱中国的教育事业;爱护这所大学,就是爱护中国的大学精神!”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精神是大象无形的,如春风,看不见形状却无处不在,着春风处即可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这句流传很广的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完整的说法应是:大学者非大楼仪器课题之谓也,精神之谓也!而凝结为一个大学、一个国家大学精神的,更重要的是特殊的历史。换句话说,特殊的历史和凝成的文化,比大师更大师。

中国大学,无论怎样强调兼收并蓄,都应该有中国大学独特的精神。我认为,这种精神,在两所大学身上体现的最集中、最明确,这就是西迁的西南联大、西安交大。因为这两所大学,最深刻地诠释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民族气质,这种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上凝结的大学文化,最深刻地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信念、自强担当、超越的伟大精神。

这精神如水,承中华文明之源。饮其流者怀其源,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大西北,来到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来到延安所在省,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熏陶,是一种文明血脉的直系传承。只有在中华文明发源地和大摇篮中培育过的学校,才会有最深厚的民族精神,不是吗?

这精神如歌,“风云双甲子,弦歌三世纪!”这样的大学,我坚信,在这个伟大的国度中,将会弦歌不辍;也将一直为世界之光,直到永远。

对西南联大,王力先生说:“熊熊火炬穷阴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此是光辉史一页,应教青史有专篇。”越是在艰苦的环境,越是激发出伟大的精神和创造力。

对西安交大,我则坚定认为:也“应教青史有专篇”。不是为了西安交大,更为了中国的大学,为了中国的未来。

西迁,在中国历史上就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和惊天动地的伟业。

历史上的秦文化并非单纯的游牧文化,秦人是从海边迁到中国的西部,与戎狄为伍争锋,开放的海洋精神和在西部边陲长年征战中磨练出来的顽强不屈、艰苦奋斗的精神意志,才有了秦人统一天下的伟业。

红军的长征也是西迁——两万五千里的铁流,从江西到陕北,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这话没错!但试想,倘若没有陕北根据地,没有陕北文化的交融,能熔铸成一种伟大的精神、创造一个新中国吗?延安精神,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又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提到西迁,不仅要看到西迁者的贡献,更要看到文化的交融熔铸成的新的文化、新的灵魂。

这也就是我想表达的:提到西安交大的精神,不仅要提西迁,更要浓笔重墨的说“扎根”——扎根大西北六十年,海洋文化和西北华夏文明的交融,历练出一所国际性大学,熔铸出了一种开放、自强、超越的大学精神,这才是这所大学的真正价值。

六十年前,那么多交大的师生员工,放弃上海的优越条件,登上西去的列车,在西安东郊的一片麦田上,用青春和汗水建设了一所闻名的高等学府——今天的西安交通大学。

西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无论从哪个角度,交大西迁都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长征。她带来了海洋的气息,先进的文化,堪称是在黄沙弥漫的中国西部的一片绿洲。

长征的红军扎根延安,和延安文化一起孕育出延安精神,延安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交大,六十年前西迁陕西,扎根西安,六十年了啊!一代代交大人筚路蓝缕、弦歌不辍,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以其奋斗的历史和贡献,也应该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丰碑,也应青史有诗篇!

想想都为交大骄傲,为自己是交大人骄傲。她在中国,是太有独特气质的一所大学,太有独特价值的一所大学,最能代表中国大学精神和气质的一所大学。爱这所大学,就是爱中国的教育事业;爱护这所大学,就是爱护中国的大学精神!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主页建议意见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