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三大奖 首页 > 西迁专栏 > 给力三大奖 > 正文
吕毅团队: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生的曙光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17-01-14 15:06   点击:

说起肝癌,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胆战心惊。中国是肝癌大国,占全球原发性肝癌发病人数55%,居肿瘤致死病因第二位。怎样才能降伏肝癌“病魔”,提高治疗效果?

西安交大医学科研团队经过30多年刻苦攻关,创建一系列有效提高肝癌手术疗效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体系,共救治中晚期肝癌患者8632例次,使中晚期肝癌治疗效果大幅度提升,1、3、5年生存率由55%、23%、11%提高到82%、57%、38%,患者住院费用平均降低约20%。

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时间也不会辜负每一个为梦想挥洒汗水,为生命执着奉献的人。近日,团队研究项目“炎症损伤控制提高肝癌外科疗效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理论,重新认识肝癌治疗新机制

我们知道,外科手术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手段。既然如此,是不是在治疗时只关注手术过程,将患病部位完美切除就行了?当然不行!想要降服肝癌“病魔”,光靠外科手术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研究发现,手术创伤和应激性炎症损害是影响肝癌手术安全性的关键因素,病毒性炎症持续肝损害则是术后肝癌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作为人体腹腔内的特殊器官,肝脏不同于一般器官由心脏直接供血,其75%的血液是通过其它器官流入的。

“因此肝脏很‘娇气’,一旦缺血,损害效应是叠加、放大的。”吕毅解释说,比如做肝癌切除时,入肝血流阻断,会导致肝脏缺血和胃肠淤血,阻断结束,血流再灌注时,则会激发炎症产生一系列反应,冲击肝、肺、肾、脑等重要生命脏器。若是对这一点没有足够认识,将会对患者产生致命影响。

经过深入探索和反复实验,吕毅团队首次证实了全身炎症损伤的关键效应分子,提出通过调控炎症效应分子可显著减轻远隔器官损害的观点,为肝癌手术中有效控制炎症损伤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建立了肝切除围术期全身炎症控制体系,可有效保护肝脏及远隔重要生命器官。

理论的创新带来观念的转变。基于上述理论,医生们开始从全新视角审视肝癌治疗全过程。西安唐都医院肝胆外科的杜锡林主任表示,关于炎病和损伤控制的理念让他们不再过于关注手术的完美性,而是从全方位考虑,分步骤治疗,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证,加快了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也大大降低了术后肿瘤复发。

新技术,开创肝癌外科治疗新局面

做肝癌切除手术,血流阻断技术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但血流阻断可能会对肝脏造成缺血性损害,严重的话会引起肝功能衰竭,这也是该技术最大的风险所在。要是有这样一种技术,可以精细阻断,需要切除哪部分肝脏就阻断哪部分血流,而不影响肝脏其它部分的血液流动?那有多好。

围绕这个目标,团队一直在努力。早在1985年,西安交大肝胆外科潘承恩教授就远赴美国,师从肝移植之父Starzl教授,回国后立即带领团队开展肝脏精细解剖研究。一代代积累,一步步攻关。吕毅领导的年轻团队首创Glisson蒂超选、序贯、联合阻断肝切除技术,让精细阻断不再是梦想。该技术实现了手术切除区血流全阻断和持续保持无血态,而正常肝区血流不阻断,可达到最小阻断区域和最小炎症损伤,有力推动了我国肝脏外科实用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至今已采用该技术治疗中晚期肝癌876例,使中晚期肝癌围手术期死亡率由此技术应用前的6.0%降至应用后的0.5%。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当肝癌发展到中晚期,因肿块巨大或多处转移者等原因,一般就不适合外科手术切除治疗了。肝癌综合防治团队的新技术却为绝望的人带来生的曙光。项目组提出的“局部治疗以减低损伤和降期后二次切除”,让不可能变为可能,使部分患者通过肿瘤降期达到手术切除条件,显著提高中晚期肝癌切除率,为国内外开展类似技术提供新的技术标准。

取得技术突破不是目的,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才是他们创新的不竭动力。团队通过学术会议、交流指导等方式,在国内9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创新技术,显著提高推广单位中晚期肝癌手术切除率,让低年资医生从中学到了精尖的肝脏血流阻断方法,缩短了学习曲线,极大的增加了手术把控性。在经验推广交流和总结时,四川华西、湖南湘雅、上海新华等医院表示在借鉴了项目组率先提出的Glisson三大主支和肝静脉支组合式阻断技术后,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了其医院肝癌的手术治疗效果。

新体系,有效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

肝癌治疗,并不是手术成功就万事大吉,肝癌总体疗效难以提高,复发转移率高是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正如吕毅所言,肝癌防治是一个综合体系,不仅术前要预防,术中要采用有效手段,术后还要预留下一旦病情复发,能够继续治疗的空间。“创伤性和病毒性炎症损伤联合控制”体系的建立,就是针对这一点“对症下药”,有效降低了肝癌术后复发率。

该体系阐明了手术创伤和应激所致全身炎症反应促进肝癌术后复发转移新机制,建立肝癌围术期强效抗病毒+抗炎治疗预防肿瘤复发新策略;系统建立规范的肝癌切除术中及术后肿瘤复发防治技术体系;创立规范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防治技术体系。一系列体系的建立,覆盖肝癌治疗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集合肝胆外科、肝病传染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等多个相关领域的智慧和力量,不仅有效降低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率,更为肝癌术后复发转移防治提供了成熟经验。该成果发表于Hepatology、Am J Transpl等期刊,经验写入《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治疗专家共识》,对《2011年美国肝癌防治指南》提出补充性建议,被Hepatology刊用。

本研究发表论文453篇,SCI收录188篇,总影响因子649分,被国际顶尖期刊Nature、Cell等系列杂志引用1392次,中华系列等中文期刊引用1175次,单篇最高引用102次。获国家发明专利7个,转化应用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主编译教材10部。建立生物诊断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培养大批肝癌领域专业人才。主办学术会议50届次,手术巡讲53场次。肝癌防治国家级CME项目13个。研究相关创新成果还被编入8个诊疗指南和技术规范。

成绩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它离不开经验的积累,更离不开专注、坚持、执着、奉献的精神和勇气。正如潘承恩教授所言,“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旁上取得的成绩,是前人给我们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机会。”以外科学专家刘绍诰为首的第一代医学人已经逝去,以潘承恩教授为首的第二代医学人也已进入古稀之年,但以吕毅、李 宗芳、刘青光、刘 昌教授为代表的第三代医学人却正在迸发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把肝癌变成对人类健康威胁小,甚至是一个常见肿瘤或者慢性病的过程,需要大量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吕毅说。带着这样的梦想,他们一直在路上。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主页建议意见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