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陕西日报整版】挖掘西迁精神时代内涵 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全省“西迁西进 圆梦初心”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

来源:陕西日报   日期: 2018-03-15 09:40   点击:

编者按】3月13日,省委宣传部组织召开全省“西迁西进 圆梦初心”专题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西迁精神的重要批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出席会议。来自省委高教工委、省国资委、省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省社科院、省委党史研究室的代表及文化学者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围绕西迁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的方法路径以及如何助力追赶超越等方面,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会议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深入挖掘西迁精神的时代内涵,就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爱国奋斗的精神品格、秉持艰苦创业的意志品质、扛起无私奉献的责任担当,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现将会议发言摘登如下,供广大读者学习参鉴。

 

传承西迁精神 争创一流大学

王小力(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在举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中,学校收到了迎接新年的珍贵礼物: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15位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批示,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这是对以交大西迁老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为党的教育和科技事业奋斗奉献的行为和精神的高度肯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安交通大学、对陕西的关怀和厚爱,为我们在新时代推动全省追赶超越增添了强大动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弘扬西迁精神,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继承和弘扬西迁精神,努力为新时代追赶超越汇聚强大的正能量。省委宣传部在2018年1月27日出台了《深入宣传“西迁精神”工作方案》,这是对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使我们感到温暖和振奋。

20世纪50年代,交通大学贯彻党中央的决定,由杰出的教育家彭康率领,从上海迁至古城西安,在大西北的黄土地上扎下根来。60多年来,西安交大始终服从党和国家发展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西迁精神的新内涵、新要求。可以说,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培养优秀人才,是交通大学当年西迁的根本目的,也是西安交大今天的崇高使命。

交大人的西迁精神就是始终把实现民族复兴的要求与学校命运、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是奉献报国的使命文化,是严谨精致的卓越文化,是开拓进取的创新文化,是团结互助的团队文化。这种精神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的脊梁精神,是知识分子的使命情怀,是知识分子的文化担当。

新时代、新作为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西迁精神与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根脉相连,是对延安精神与时俱进的继承和弘扬。它不仅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广大知识分子爱国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辉写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传承好西迁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做好西迁精神的新传人,奋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不忘初心 西迁精神助力汉工追赶超越

王银山(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

“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上行囊去哪里!”1968年,老一辈汉工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国家三线建设,从北国冰城哈尔滨翻山越岭来到了陕西汉中。经过50年的艰辛努力,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已成长为引领中国工具行业发展的标志性企业,精密复杂刀具的制造技术和研发水平成为行业领先,精密复杂刀具生产规模居国内工具行业之首,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国内前茅。

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国营汉江工具厂,1968年10月破土动工,1974年建成投产。正是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西迁精神,汉工的创业者手推肩扛,硬是在荒山野岭中修筑了一条条路、建起了一间间房、生产出了一件件产品,为汉工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生产的滚刀、插剃、拉刀等产品先后获得了省优、部优、国优称号,销往全国各地,为社会创造着价值。

汉工人从未停下自己的脚步,“创国际品牌,建百年汉工”是汉工人不变的初心。2006年进入秦川集团后,汉工充分利用集团资本、市场及产业链平台,紧紧抓住转型升级机遇,以先进技术为引导、以产品质量为抓手,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力地保证了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如今的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在规模产值、技术装备、厂容厂貌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以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精心创品牌十佳企业”“陕西省企业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新的起点,新的机遇。西迁精神为汉工赋予了新时代的新动能。我们将牢记并传承老一辈汉工人的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继往开来,团结奋进,建百年汉工、创国际品牌,为陕西追赶超越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强军卫国和陕西追赶超越再立新功

刘晓东(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是我国建立最早、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以火炸药基础及应用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科研机构,1948年创建于东北,1957年迁至西安。建所70年来,研究所始终秉持“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传统,为国家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顾70年的历程,从白山黑水辗转1700多公里西迁至古都西安,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每一次发展进步都闪耀着西迁精神的光芒,一点一滴的成就都诠释了西迁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质。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的历史就是一部军工人西迁入陕、科技报国的奋斗史、拼搏史。

胸怀大局、国家利益至上是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干部职工的基本政治品格。1957年7月,遵照中央指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干部职工舍小家为大家,千里西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胸怀大局”。在随后的近20年里,研究所又经历了几次调整,我们的干部职工始终能做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

人的一生最宝贵的是生命,而国防军工事业因为其特殊的行业性质,危险性远超其他行业,军工人随时有可能为此付出生命代价,把一切献给党始终是几十万军工人恪守的核心价值理念,这种理念也贯穿在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70年的发展历程之中。这种精神可歌可泣、感天动地,是研究所宝贵的精神财富,“无私奉献”已经成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最重要的文化基因。

近年来,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在职工中开展固“根”聚“魂”工程,大力弘扬兵工传统,传承兵工优良作风,坚决做到始终听党话、坚决跟党走,创新拼搏、锐意进取,以实际行动履行强军卫国使命。

 

弘扬西迁精神 成就创新梦想

张江安(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

1961年,我院在北京、沈阳两地陆续建设了5年之后,按照国家的安排整体迁至西安,定名为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陕西省委、省政府和陕西人民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们,我院从此在西安扎下了根,开启实现我们创新创业、快速发展梦想的征程。

初到西安之时,我院600多名员工在大明宫遗址旁边的荒原上破土动工,基建工作和科研工作同步进行,白天在建设工地汗流浃背,夜晚在工棚里钻研课题。经过4年的艰辛开拓,奠定了让我们今天仍为之骄傲的坚实基础,这种朴实无华而又蓬勃向上的企业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重型院人的成长,造就了今天中国重型院人朴实、豪放、诚信、创新的品格。

从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到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从事业单位到科技型企业,重型院人始终不忘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的初心,担负着“开发创新,装备中国”的历史使命,紧紧把握“创新”这个立院之本和发展之魂,不断完善科研创新体系,拓展专业服务领域,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一次次填补了我国重型装备制造领域的空白。

西迁57年来,我院研发取得的重点科技攻关成果和重大技术装备创造了220多项“中国第一”。这些首台、首套大型成套技术装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国内从无到有的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国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些关系国家命脉的“国之重器”实现国产化的探索征途中,中国重型院人依靠西迁精神赋予的精神力量,不断拼搏和奉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今天,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上,我们仍旧被“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感动和激励着,这是我们所有西迁者的精神品格。在全省奋力追赶超越的进程中,我们站在前辈开创的基业之上,更应紧抓机遇、趁势而上。作为西迁过来的科研院所,我院将以亲历者和传承者的身份大力弘扬西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创新,为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准确把握西迁精神的当代价值

王晓勇(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我们要准确把握西迁精神的当代价值,就必须研究它的历史形成和现实作用。历史锻造精神,现实发挥价值。只有把西迁精神放在纵向历史维度和横向现实维度之中去挖掘和传承,它才能在陕西实现追赶超越过程中发挥其当代价值。

西迁精神体现了西部发展的三大精神特征:爱国敬业、无私奉献和开拓奋斗。在深化改革的今天,西迁精神必须为新时代服务,才能体现它的现实作用和当代价值。西迁精神在新时代的三大精神价值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新时代、新使命和新征程的提法是一致的,表现为用爱国敬业的精神响应时代需要、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肩负历史使命、用开拓奋斗的精神奔向理想征程。西迁精神不仅完成了支援国家三线建设的历史使命,还将继续承担三大新的使命,即为新时代的国家建设、西部发展和陕西追赶超越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新时代,西迁精神的当代价值具体表现为:一是在陕西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当代价值,可以用“现代精神”来概括。陕西在历史上多次辉煌过,这与陕西自古以来敢于“走出去”的开拓精神和生存魄力有关。西迁精神是一种现代精神,它让陕西增添了“接进来”的胸襟气度,它用现代文明的开放精神、用现代科技的实业精神、用现代知识分子的工匠精神赋予了陕西新的现代精神。这种开放、务实、敬业的现代精神构成了西迁精神在陕西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所表现出的当代价值,是陕西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前提。

二是在陕西为实现中国梦作贡献过程中的当代价值,可以用“文化自信”来概括。西迁精神在陕西扎根60多年来,与陕西固有的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与陕西的发展实践结合在一起,其精神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充实。今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西迁精神又与这一开放包容的现代理念结合在一起,为陕西发展增添了更多的文化自信。这种历史积淀、现代实践和未来理想相结合的文化自信,构成了西迁精神在陕西为实现中国梦作贡献过程中的当代价值。

 

西迁精神是西迁群体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

梁月兰(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内的经济基础较好的省、市,遵照中央总体部署,先后派出金融、建筑、纺织、电力、机械、高教等行业的数万名干部、工人和知识分子支援陕西建设,为陕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是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也是那个年代西迁群体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

交大西迁的背景体现了西迁群体胸怀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西迁群体胸怀大局,服从国家需要、听从祖国召唤西迁到陕西,支援陕西建设。

西迁群体在陕奋斗的历程体现了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以上海为例,上海企业和高校西迁陕西开始于1952年。当年,上海金融业的广大职工响应号召,6000余人自愿报名成为西北金融行业的建设者,其中分配到陕西省的有近800人。“一五计划”期间,陕西重点发展棉纺织业,1956年2月,仅在上海就招收3633人。此外,许多城市建设行业、服务行业的企业也从上海迁至陕西。1956年,交通大学开始西迁西安,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壮举,为陕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些从繁华大都市来的上海职工,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克服种种困难,无私奉献、艰苦创业,促进了这一时期陕西的经济发展。西迁对陕西金融业、纺织业、食品工业、轻工业、服务业、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起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57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较1952年增长了2.08倍,平均每年递增25.25%。陕西经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包含了西迁至此的数万名上海职工和家属的辛勤劳动。

西迁群体是一个思想觉悟较高、技术过硬的群体,这些都深刻影响着陕西的人民群众,成为陕西广大干部职工学习的榜样。

 

拓展、深化、提升西迁精神的几点思考

肖云儒(著名文化学者)

最近,结合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学习,我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老教授来信作出的重要批示,深感对西迁精神的研讨要进一步拓展、深化、提升,使之成为陕西和整个西部发展重要的精神动力,让它在西部的振兴和陕西的追赶超越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要把西迁精神与当时国家发展的大战略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西迁是国家从当时社会发展大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从这个角度来看,交大西迁不仅是一所高校的西迁,在当时更具有中国经济文化西迁、西进的意义。60多年来,西安交大成为国家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西部和西安交大,可以说互相成就、交相辉映。我感觉,西迁精神的内涵有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治国理政层面,比如社会发展在横向上要协调全局平衡、纵向上要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维;另一个是精神道德层面,比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种爱国主义、全局观念和奉献精神。

我们要把西迁精神与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结合起来。今天我们看待西迁精神,其当代价值愈发凸显出来。弘扬和践行西迁精神,成为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发力点。“不平衡”“不充分”这个矛盾在西部尤为明显,因此,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精神同步西迁、西进,更全面更深度地发展西部,是缓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极为重要的选项。西部地区加速发展,将促进国家发展实现新平衡,社会发展更充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将因此迈出关键一步。

我们要把西迁精神、“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全球化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拓展西迁精神,要“走进西部、深耕西部”,更要“走出西部,拓展西部”。西部地区要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发展成果向外传递,加快西部地区的国际化进程。西迁精神经过60多年的实践、提升,已经与“一带一路”倡议一脉相承,比如西安交大建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经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所大学参与。

我们要把西迁精神与陕西追赶超越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基于上述这些思考,我建议将西迁精神的研讨在历史脉络和科学发展观的层面上进行提升、转型、拓展,将西迁精神放到当下国家战略的大平台上再学习、再实践,使之成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的一个重要精神动力。

原文刊载于陕西日报2018年3月15日9版

报道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80315/html/page_08_content_001.ht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主页建议意见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