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三秦都市报】追忆西迁年华 传承时代精神 老教授填词忆母校
来源:三秦都市报   日期: 2019-03-02 08:20   点击:

潘季迎来了定居西安的第63个年头。头发虽然全白了,但一开口,仍是浓浓的“上海腔”。抛开诸多与行政职务有关的身份,他的角色更像是一名拓荒者、播种者。来西安63年,他和他的同事们忠于其职,贡献其心血,培养出30多位院士、26万名毕业生。

他们中近半数的人,留在了西安和西北地区——他们是“大西安”最亮的星,照亮着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售货员把我们当“外宾”对待

昨天,一场春雨过后,西安交通大学校园里,雾气氤氲。85岁的潘季独自进了西迁博物馆,安安静静地从一楼逛到了四楼。退休多年,他不愿意麻烦校方安排专门的讲解员。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认出了他。

“是大西安的包容开放,是西安人的淳朴善良,接纳了我们西迁来的师生。”1955年,国家作出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西安的决定,1956年正式西迁。潘季告诉记者,从征地选校址、修教学楼,到建实验室、盖宿舍,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完成,“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这样的效率堪称奇迹。”

新校址毗邻唐兴庆宫遗址,背靠青龙寺、乐游原。这一年潘季22岁,是机电系最年轻的教师。学校门口的咸宁路,还是一条狭窄的土路,仅有一趟7路公交车通过。

初来乍到的潘季,最常去的地方是端履门的华侨商店。“一听我们是上海来的老师,售货员把我们当‘外宾’对待,买东西排队时,会拿出一把椅子,让我们坐着等。”潘季说,很多老教授习惯了上海的生活,一时间吃不惯面食,西安当地政府特别批准他们,每月可以吃到一定比例的大米。

写歌词忆母校

1985年,潘季出任西安交大党委书记,随后兼任校务委员会主席。“城市接纳了大学,大学反哺了城市。”潘季说,1956年交大在册的737名教师中,迁到西安的有537人。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进入暮年,有的则永远长眠在了西安。

“用科技之大、科研之大、人才之大,拉动起整个大西安的纵深发展。”让潘季感到欣慰的是,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子成长起来,挑起大梁,为西安乃至整个西北地区跨领域、前沿性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2016年,潘季去了趟杭州。在虎跑公园内的李叔同纪念馆,他看到了李叔同手写的《送别》歌词。回到西安,他填词一首,取名为《忆母校》:梧桐道,书香飘,桃李芬芳娇;春风拂柳旭日升,光阴寸金寸。诲不倦,学不厌,师友多英贤;一曲高歌壮胸怀,终生忆恋念。

原文刊载于2019年2月28日《三秦都市报》A7版

报道链接:http://epaper.sanqin.com/html/2019-02/28/content_161069_960163.ht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主页建议意见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