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致西迁 首页 > 西迁专栏 > 辅导员致西迁 > 正文
任欣:感动的青春千篇一律,燃烧的灵魂万里挑一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18-05-30 15:34   点击:

【编者按】向西迁致敬,向西迁老同志致敬,不忘初心,永远奋斗。学工部组织辅导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扬西迁精神的重要指示,撰写致敬文章,讲好西迁故事,做新时代西迁精神的传承者和传扬人。

感动的青春千篇一律,燃烧的灵魂万里挑一

文治书院 任欣

交大西迁,这是一段关于“选择”的历史。

大时代下的交大人,面对选择,用一曲西迁壮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956年,上海。一趟列车从徐家汇车站开出了,这是一趟西去的列车,是交通大学迁往西安的专列。列车从我国地势最低的长江三角洲出发,沿江淮平原北上,驰骋在陇海线上,穿越中原大地,自西岳华山脚下而过,前进在陕西的八百里秦川,最终到达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安。

陈学俊教授将在上海的房产无偿捐献给了上海市房管局,“既然去西安扎根,就不要再为房子而有所牵挂”,带着自己的家人踏上了这趟西行的列车。

钟兆琳教授自幼生长在江浙,西迁时他安顿好卧病在床的妻子,花甲之年只身一人来到西安,在一片空地上建起电机实验室。

沈尚贤先生不但自己带头报名,还动员妹妹一家都到大西北创业,江泽民同志特地为纪念沈教授诞辰一百周年题词:“举家西迁高风尚,电子领域乃前贤”。

万百五教授是家里的独子,西迁时作别年迈的父亲,夫妇二人在学校工作繁忙,两个孩子出生后就送到上海交给家里照管。爷孙们互相照顾着生活,先是爷爷照顾孩子,后来孙子长大了,再照顾年迈的爷爷。

陶文铨教授出生在浙江,从小对交通大学十分崇拜,当时虽然已经知道交大要西迁,1957年,18岁的他还是报考了交通大学,录取后直接到西安报到。

西迁,交大人的选择,义无反顾。

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那个时代的青年人,和当下的每一个我们一样,在家与国、情与理、爱情与事业、理想与现实之间作出了抉择。

一路向西,作这样的选择难么?

一甲子的交通大学虽已饱经沧桑,但内迁西安却要算它有史以来所经受的一场最严峻考验。回望历史的时候,我在想,那时恰同学少年的前辈们,有过纠结么?

有吧,就像现在的我们每一个人一样。

从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富庶、繁华的都市,去一个沉寂千年的西部古城重新开始,这多么像,我们到底选择热门还是热爱之间的彷徨。

离开安稳熟悉的环境,在广阔的大西北肩负重大使命,奠立千秋基业,这多么像,我们总想飞得更高的梦想和父母期待岁月静好之间的矛盾。

面对未知,面对困难,也许迟疑却步却终于踏上西行的列车二次创业,这多么像,我们曾经为了所谓的光鲜人生丢卒保车、精致利己,又逃不过内心的责问再次追寻自我的方向。

作别亲爱的人,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这又多么像,我们为了理想、为了事业、为了未来对身边的人无数亏欠,只能午夜梦回才能陪在那个人的身旁。

“向科学进军,支援大西北!” 这不正是那个在中国西部绽放芳华,徘徊在学业、事业的进退间,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的你我吗?

后来,是什么让他们坚定地做出决定?

两个字:情怀。

他们听到了时代的召唤,听懂了内心的声音,仰望国家,直面自我,做出了问心无愧的回答。

春节时,我收到了一条拜年微信:“祝任老师狗年大吉,工作顺利,家庭幸福,祝咱交大越办越好”语言朴素平实,仿佛可以透过字面看到发信人憨厚羞赧的笑。这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机械男”的固有刻板印象在他身上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低调、靠谱、不善言辞,作为班长他永远是交托各种工作最令人放心的那一个。如今的他,名字经常出现在商南金丝峡镇的新闻报道中,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的他在两年前考取了陕西省选调生,任商南县金丝峡镇镇长助理,在这个偏远的乡镇中坚守,在基层的舞台上磨砺,我说小明你讲讲工作吧,他说老师真的没什么就是下乡,于是我从《金丝峡镇“三个强化”推动旅游园区建设》、《金丝峡镇突击检查学校食品安全》、《金丝峡镇“四法”并举守护碧水蓝天》这些新闻的字里行间窥探他的繁忙。我想起了他与我在校园里的一次知心谈话,远和穷我不怕,我想去做点事。讷于言而敏于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小兴是我的另一个学生,大二时转专业从西区到东区,班会上他说,我无比热爱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决定为此奋斗终生。这种书面化的表述从他口中说出无比流畅自然,接下来的三年,我看着他补修大一时欠下的飞设专业课,学习任务是其他同学的1.5倍,看着他拿国奖,出征竞赛,发文章,战果累累。热爱这份事业,选择这个专业,要做好,不辜负。此时的他在香港深造,我忆起这个小男生腼腆的笑:老师我学好了就回来,不给咱学校丢人。

关于西迁,他们不约而同地发给我了一句话:西迁精神是面对人生选择时的指引。西迁从来都不仅仅是故事,青春为家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一所大学的精神传承,就像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的时光中沉淀,这传承如同古董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在每一个学子的骨血中,成为师生间、同学间、校友间的精神纽带。交通大学的发展,无不在呼应时代的召唤,在西安交大的文化长卷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是鲜艳的四面旗帜。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激励交大师生克服超乎想象的困难和挑战,书写着波澜壮阔的西迁故事,交大人的初心,是把自己的使命和国家的需要、民族的振兴相结合,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亦如是。

在辅导员岗位上七年,我时常会被这种青春的力量震撼着。

胡奈赛教授说:“62年前西迁时,我还不到23岁,是个小姑娘。其实在我心里,真正的西迁主力是我的老师们,比如我的老师周惠久先生,他的一生都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辗转多地,真正是哪里需要去哪里。”

62年前的交大人,他们有些或者互不相识,但是都基于内心坚守的信仰,同样的情怀,相通的需求,做出了相同的抉择。这朴素而忠诚的抉择,汇成了这所学校对共和国的誓言,对历史使命的担当,共同守护心中那束明媚的理想。西迁精神已成为西安交大独有的精神财富和气质品格,知育教到人不惑,情育教到人不忧,意育教到人不惧。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也许就是这所大学教会我们的最重要的事。

韶光易逝,刹那芳华,青春之年,更需要的是寻获到,在一生中都能源源不断给自己带来前行和安宁的力量。西迁精神,正是情义的传递,爱的生生不息。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主页建议意见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