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新传人 首页 > 西迁专栏 > 西迁新传人 > 正文
李明德:明德·育人·立院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18-11-13 08:01   点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

——题记

有这么一个教师,用一生去践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并且不断去丰富、创新。他负责建设的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在全国高校中崭露头角。他就是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李明德。

明德,在艰苦的条件下立志成才

李明德的家乡在陕西省乾县东南部,家里弟兄四个,父亲在供销社上班,却还是无法摆脱缺衣少吃的困境。他告诉记者:“那时我们都小,父亲在外边上班,没有劳动力,分的口粮就少。”虽然生活艰难,但李明德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李明德说:“父母给我取名李明德,是有用意的,他们希望我有一个高尚的品德,来传承家风。因此小时候从走路姿势、待人接物、道德规范都有严格的章法,为这我小时候不听话没少挨母亲的责打。”在农村李明德从12岁就参加劳动,星期天、寒暑假和社员们一起下地打土块、兴修水利、平整土地。说起父母的教育方式,李明德教授感受很深,“中央电视台公益片《家风》其实就是这种精神的传承,也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让我在以后求学中有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197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李明德落榜了。他心里十分郁闷,因为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都是班长、三好学生,学校颁发的奖状贴满了家里的墙面,却没考上大学,李明德非常难过,有点灰心。后来,他二哥帮他联系在薛录中学补习,大哥给他找来珍贵的复习资料并不断鼓励,他重新恢复了信心。补习时,他每天都学习到深夜,当时学习条件艰苦,照明用煤油灯,没有煤油就用柴油代替,常常是看完书后鼻子指头发黑。经过努力,李明德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在全校的作文大赛中获奖,又在毕业班(文科)数学测评中获奖。

1979年,李明德以优异的成绩被兰州大学中文系录取。入校后,李明德说:“在这里没有高中时期的优越感,无形之中给了我一种压力。”面对侃侃而谈的同学们,不善表达的李明德总是感到自卑,但是他把压力化为动力,他说:“我相信别人能做好的事情,我也能做好,甚至会做得更好。”同宿舍的8个人中,有7个来自农村,相同的背景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周末他们一起去图书馆看书,有空的时候,也会一起去爬山。那时候的李明德就喜欢创作,常常沉浸在短篇小说、散文的写作中。

说起自己的文学之路,李明德也很感谢曾经帮助过他的编辑们。“虽然很多作品没有被采用,但他们对待稿件认真严谨的态度,以及对新人扶持的精神让我很感动。”

育人,实现从学生到教授的跨越

1983年李明德从兰州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西安交通大学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他深知要想成为一名高校老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实现从学生到实践再到老师的跨越,而实现每一次跨越都要付出辛勤的汗水。最开始的10年李明德在校报当编辑,采、写、编、评、跑印刷他都得做,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为他以后的新闻传播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顺应电视事业的发展,1993年他和几位老师创办了《中国有线电视》杂志,这是全国较早探索市场化办刊并取得显著成效的科技期刊之一,在此期间,李明德先后担任执行主编、主编、社长兼总编,他的办刊思想和理念曾经引起媒体的关注,《中国有线电视》成为当时行业内的知名期刊和陕西省的双效益科技期刊。

2002年李明德以敏锐的学术思考,在《西安交大学报》发表了题为“对网络新闻的认识”的论文,这是较早关注网络新闻及其特点的论文,同年他参与西安交大新闻传播硕士点的申报工作。为了打牢理论基础,2003年,以正高职称身份考取了兰州大学博士,进一进步深造。

2007年开始,西安交大人文学院在马克思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下陆续设立文化传播、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方向,招收博士生,李明德开始于2010年担任博士生导师。

踏踏实实教学,实实在在育人,是李明德教授所奉行的教育准则。他说“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责,不能误人子弟”。从事教育工作35年,他辛勤付出,确保教学质量。他坚持“坐班”的好习惯,坚持每天7:30左右到达工作岗位,要求每一届要毕业的研究生必须在春节前上交毕业论文初稿,他自己则会在过年休闲无干扰的宝贵时间认真阅读并修改,多年来从未间断。在校研究生李巨星告诉记者,“李老师是个好老师,为了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时常要求我们组织帮助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术会诊’。在与学生交流时,他时常拿着本子和笔,随时记录学生提出的好的建议与观点。”

“细节决定成败”是李明德治学的理念。在教学中,他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定期将自己教学的心得体会整理提炼成文,供学生分享。从2000年至今在他的博客中,持续更新了涉及学生考试、学习、就业等多个方面内容的几十篇博文,可见他对教书育人工作的坚守与良苦用心。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他支持其他老师为新闻专业学生开办学术工作坊并积极参与;为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他从其他学科请来专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为了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他创办“新新论坛”,邀请学界名人与学生交流。

李明德教授的一言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毕业生蒙胜军告诉记者:“李老师经常告诉我们,不要总想着谋人,而应该想着谋事,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用做事体现人生的价值。”

立院,开创新媒体学科教育

2015年4月,学校发文成立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如何建设好一个全新的新闻学院?这一艰巨任务落在了李明德院长肩上。要完成这一任务并非易事,办院宗旨、师资力量、学科建设、教学管理、学术研究、就业安置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李明德教授说,在办院特色方面经过调研论证得出了结论:在坚持马克思新闻观基础上,与时俱进,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走媒介融合学科创新之路。

人才培养方面,设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传播学与新闻学两个二级学科方向,另设一个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专业。未来西安交大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将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体化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师资等方面,李明德院长率队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国内高等教育前沿城市进行宣讲、调查、游说。经过不懈努力,西安交大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的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大等国内著名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师资队伍框架得以搭建起来,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人数也不断增加,为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李明德教授打造出一支由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组成的科研团队,围绕“网络舆情”“社交媒体舆论引导”等展开研究,承担了包括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网信办、西安市委网信办、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以及陕西省传播学会在内的政府、媒体、学会等多个机构的合作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学生的学习能力、责任意识、应变能力、合作精神都获得了长足进步,也建立起深厚的友情,凝聚起“产学研+人情味”的团队文化。2018年初,李明德团队进入“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自担任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以来,李明德教授一直致力于建立起“政府+媒体+高校”的全方位对外合作模式。首先,推进并落实了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网信办、西安市委网信办等党政部门和媒体机构与学院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其次,积极促进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访问与合作,邀请一些著名学者与媒体人担任学院兼职教授。先后邀请到喻国明、胡翼青、谭天、李良荣、张昆、张志安、李喜根、彭兰等本学科专家学者,通过交流,达到弘扬新学术、传播新思想、推进学科发展的目的。

据了解,2007年至今李明德教授累计指导硕士研究生38名,博士研究生21名,其中一名获得校级优秀标兵,6名获得国家奖学金,其余多名学生也获得了校级优秀研究生等多项殊荣。

李明德教授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其中CSSCI期刊源论文40余篇,单独或合作出版10余部专著、教材。

在学习之外,李明德教授深知,实习是成才的一部分,也是学生通向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为此李明德院长积极帮助学生们联系实习单位,先后向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陕西分社、陕西日报、中国科学报陕西记者站等多家媒体单位推荐30余名实习生,先后与人民网陕西频道、中国科学报陕西记者站、中国有线电视杂志社等媒体签订实习基地协议,2016年1月新媒体学院与腾讯大秦网签订战略协议,将其确定为西安交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习与实践基地”。通过这些有效途径,李明德教授正在把交大新媒体学院全媒体教育实习基地落到实处。

面对未来的发展,李明德教授充满信心:“与其他新闻学院相比,新媒体学院成立时间较晚,基础比较薄弱,但是我们有信心用较短时间迎头赶上,办出一所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原载于2018年11月7日教师报8版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主页建议意见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