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新传人 首页 > 西迁专栏 > 西迁新传人 > 正文
赵升吨团队:在智能控制装备领域再谱新曲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18-12-09 19:45   点击:

“一入交大门,一生交大人。”1979年,赵升吨考入西安交大机械学院,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师从液压传动及控制先驱史维祥教授,从事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的研究工作。自此,赵升吨和团队与智能控制装备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年来,赵升吨一直提倡将“伺服电直驱、分散多动力、集成一体化”的理念应用到装备制造的各个领域中去。他带领团队不断吸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创新思路,勇于攻克难关。

循序渐进,翱翔于科技蓝空

赵升吨带领团队立足于国家重大需求,在锻压设备、机电液伺服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等方面开展切实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研究工作。赵升吨前后主持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参与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的7项课题,承担了2016年国家《智能制造专项》课题与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目前已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主编及参编的专著与教材7本,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3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7项,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1项。

在做棒管料精密剪切的研究时,赵升吨团队从提出原创新工艺、自主研发设备开始,到搭建完成体系,能够应用于多种型号的下料实验平台,不断摸索棒管料断裂规律。经过20余年的刻苦钻研,提出了低应力疲劳的裂纹可控式精密分离新方法,发明了适用于棒管料批量精密的交流伺服联合驱动的全自动开槽技术及装备,提出了热应力快速批量萌生理想裂纹的新思路并针对不同直径棒管料,发明了4套低周疲劳加载的低应力精密分离的伺服控制装备。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多家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并获去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

精勤涵育桃李,坚持以文化人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每一个接触过赵升吨的学生都会被他身上那种谦逊温和的态度所感染。“赵老师很儒雅,有君子风度。在汇报时从不会因为我们做得不好而批评大家,而是十分有耐心地提一些建设性意见。面对同学们的提问,也总是细心解答。”博士生任芋见说。

从成立团队开始,赵升吨就倡导和谐“家”文化,“西安是你的第二故乡,智能控制实验室是你的家”,团队长久以来坚持举办篮球赛、唱歌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文化建设做得有声有色。团队每周至少进行篮球活动一次;团队流传一个关于亲情、爱情、抒情、草原情等四个模块的歌单,包含60多首歌曲,每个学生都会演唱;赵升吨还引导学生背诵《论语》名句、以及多首唐诗宋词元曲,培养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团队的学生毕业后,都会成为酷爱体育、热爱歌唱,体魄强壮、性格开朗,以阳光的姿态走向社会的青年才俊。

自留校任教以来,赵升吨共培养了54名博士生、128名硕士生。其中,3人获得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标兵称号,22人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荣誉,多人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学位论文”。博士生陈超获得“2018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博士生王永飞、崔敏超分别获得第八届、第九届“西安交通大学学术之星”称号,崔敏超还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智能控制室的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文体和科研竞赛以及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路走来,我们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所克服的每一个困难都与恩师的辛勤培养与精心指导,还有智能控制室所有师兄弟姐妹的关心和无私帮助分不开。智能控制室是我们热爱的大家庭和不舍的心灵港湾。”提起在团队的日子,毕业的同学都心怀感激。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

“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西迁精神的重要指示,是对我们学校六十多年来扎根西部办学成绩的充分肯定”,赵升吨激动地说,“西迁精神就是西安交大的传家宝,是我们的办学之魂,是当代知识分子应当践行的人生信条。”

在“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指引下,赵升吨团队坚持做人以“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为基础,做事以“翱翔前沿、交叉融合、循序渐进、宏大刚毅”为准则,注重细节的养成,更好地在科研中追高逐远。“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讲的就是做人一定要爱国,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以实际行动奉献报国;‘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说的就是做事要承继好学校优良作风,在大西北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赵升吨恳切地说。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赵升吨非常喜欢这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他说整个团队就像是歌里唱得那样积极进取、昂扬向上,“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这40年的改革大潮中,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学校也在各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团队将在西迁精神鼓舞下,集中一切力量争取在智能装备控制领域再谱新曲。”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主页建议意见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