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62年了,在祖国西部的土地上,西安交大这颗“西迁大树”已经根深叶茂,成为大西北的一部分。昔日投下的一颗“科学种子”,随着几代科教工作者对“西迁精神”的薪火相传,早已开花结果,播撒下万里浓荫。系列报道《初心不改、向西而歌》,今天请听第五篇:《“科学种子”在西北蔚然成林》。
2018年1月12号,农历“三九”的第四天,气温寒冷,西安交大逸夫科学馆二楼的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
老将德高堪世范,新军勇猛续登攀。有请陶文铨院士、何雅玲院士上台领奖。
这是西安交大专门举办的一场表彰会。四天前,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陶文铨和他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带领的西安交通大学“热质传递的数值预测控制及其工程应用创新团队”,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一等奖。
领奖后的发言本可以坐着,可79岁的陶文铨院士却执意站起身。他激动地说,我们第一堂课是杨世铭先生的传热学。他在讲导热计算的时候,增加了数值计算的内容,介绍了如何用热平衡法来建立温度场数值计算的方程,他并且说这个办法可以达到任何的精度。请注意,那是1959年,计算机才发明10年,他就这样高瞻远瞩的看问题。正是他这种高瞻远瞩,在一个20岁的青年学子心中种下了将要做这一研究的科学种子。
陶文铨是交大西迁后的第二批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成为我国数值传热学主要奠基人之一。2014年,陶文铨获得了一项特殊的荣誉----西安交大教学终身成就奖。
陶文铨:终身成就奖不是说我就不能干活了,我还要干活,我还要在不断的努力,在每个时刻尽你的努力。
除了陶文铨、何雅玲团队,在2017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西安交通大学共有7个主持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仅次于清华大学。
陶文铨、何雅玲领导的热工团队已成为交大人践行“西迁精神”的一面旗帜。在南为橘,在北为枳,交大西迁却不同。南树北移,不仅根深叶茂,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中间,人们看不到的是交大西迁人的艰辛付出和矢志奋斗。
俞茂宏:我在第一排最靠近中间的那一个,第一排中间的那个都是国家领导人,后面呢都是全国各个单位获奖的代表……
2018年7月,在西安交大家属院西区一间不大的公寓里,我们见到了84岁高龄的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俞茂宏。在老先生家中,除了随处可见、整齐堆放的书籍,还有一幅合影照片格外醒目。这张照片拍摄于2012年2月份。那一年,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俞教授提出的“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及其应用”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从1961年提出“双剪”概念,到1991年正式发表统一强度理论公式,俞老整整用了30年时间。此后他又用了20年时间,使统一强度理论更趋完善。
上世纪70年代,上海望亭电厂汽轮发动机两台机座出现严重震动问题,当时一台机器如果停工一天,将会带来4000多万元的损失。结合理论研究成果,俞茂宏教授独辟蹊径,经过反复实验和不断完善,最终在不停产、不停机情况下提出了最佳模型,成功消除振动难题。
俞茂宏:我提出的方案非常简单,这个发电机里面加了一个沙袋,这个震动就明显减小了。后来我把这个沙袋变成一个砝码,震动就更小了。所以他们太高兴了,因为那个时候上海工业生产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他们不能停下来。
从上海到西安,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西安交大像上紧了的发条,开创着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在全国高校中第一批试建研究生院、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研究出我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第一台频谱分析仪、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第一台三相高压真空开关……
西安交大电机工厂生产出来的第一台20kw电动机正在进行试验。
前行路上总会遇到一些困惑和考验。上世纪90年代,不少西部高校因为资金短缺,发展动力不足,在“出国热”和“下海潮”的冲击下,一些高校教师队伍开始青黄不接。而在西安交大教学楼人字形的屋檐下,大批科研工作者始终潜心研究,充耳不闻外界的喧闹。
2017年,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苏光辉团队完成的“先进核动力系统多因素跨维度强耦合动态分析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十多年来,他和同事们将中国的先进核动力系统研究做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其研究成果已推广到国内多家单位,产生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国防意义。
苏光辉:我们开玩笑说麻雀都东南飞了,都到深圳,到广东发展去了,我们仍然坚守在这西北,仍然还要来做这些工作。国家有这个需求,行业有这个需求,我们就要来解决这个需求,满足这个需求,遇见困难克服困难。
谈到当时“下海潮”对科研工作的影响,俞茂宏教授很是轻松。
俞茂宏:我也不要钱的,我看起来做生意也做不好,所以我就不去想这些事情,也不喜欢这样子,也没有考虑做这些事情。
刚西迁时,有人担心原先交通大学的力量有所削弱和分散,“大树西迁”后无法在西北贫瘠的土地上“存活”;也有人担心学校迁至西安后,生源质量受到影响,科研攻关队伍上难免出现断档。
西迁人深知,异地创业,难得的是初心,靠的是恒心。几代“土生土长”的交大人秉承西迁精神,始终保持着“不服输、走在前列”的姿态。在他们的呵护下,“科学种子”在大西北的山川莽原间破土而出,开启了一片山林。
2017年9月,西安交大入选国家一流大学A类建设名单,8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煤炭超临界水汽化制氢发电多联产技术”入选2017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获批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等4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立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项目两项,居全国高校第一。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孙军:西迁精神,确确实实代表了我们新中国,特别是知识分子那种昂扬向上,为了祖国不计任何代价,这个精神力量我觉得是永恒的。我们不能做'啃老族',不能躺在西迁的功劳簿上,我们要拿出我们自己的学识和能量报效国家。
交大西迁是我国调整高等教育事业战略布局的一次成功范例。除了攀登科学高峰、支援工业建设外,为大西北乃至全中国培养优秀实用人才更是交大的一项重任。在这项本职工作上,交大人同样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系列报道《初心不改向西而歌》,明天请继续收听第六篇:《一片冰心桃李间》。
报道链接:http://toutiao.cnwest.com/sxtt/share/news/2018/09/14/content_602083.html